巅峰学霸 - 巅峰学霸 第21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道,我是申请调了两节课,然后自费来参加的。”陈师兄再次摇了摇头,说道。
    乔喻感觉有些可惜。
    每年的数学年会参会人员分几种,特邀嘉宾、大会邀请报告人,以及华罗庚奖跟陈省身奖获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承办方还提供免费住宿。
    就比如乔喻就属于大会邀请报告人,所以一分钱不用出,花个路费就过来了。
    钟家庆奖获得者跟学生会员需要缴纳最低档的注册费,住宿费也自理。
    除此之外,分组报告人,数学学会在册会员以及其他参会人员,也要各自缴纳不同档次的注册费,并自行订酒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来参会的人员其实并不是单纯抱着学术交流的目的来的。
    同时也能花点小钱,扩大交际圈。
    毕竟在这种华夏内部顶级会议上,能见到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佬级人物。
    如果有机会凑上去合个影什么的,就不算白来了。
    这其实也是许多考上名校大学生的隐形福利了。很多外人很难见到的教授,经常能在他们的课堂上出现。
    “行吧,到时候如果遇到你们津大的人了,记得跟我介绍一下。我回头问问他们凭啥看不起我!”
    “那个……虽然吧……但我真没听谁说过看不起你……”
    “别帮他们说话,我跟你讲,你是我师兄,他们看不起你就等于是看不起我,懂了吧?不然怎么叫同门啊?”
    乔喻一句话,再次让陈卓阳感动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不夸张的说,现在要是有人冲着乔喻打一枪,他大概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帮着挡枪子。
    这大概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吧。
    最终千言万语还是成了一句稍显木讷的:“谢谢你了,乔喻。”
    “哈哈,行了,你赶紧去休息吧。明天就是开幕式了。对了,田导就住我旁边,不过现在可能还在开会,你晚上十一点后可以顺便去拜访下。”
    “行,先去休息吧。”
    差不多也叙完旧了,陈卓阳考虑到后天乔喻还要在会议上做报告,也不想耽误乔喻太多时间。
    两人刚站起来,就听到有人在身后喊道:“乔喻。”
    乔喻一转身,便看到两个人朝他走来。
    走在前面的他认识正是上次在项目评审会上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圆脸教授,乔喻还记得这位教授的名字叫杨远程。
    这位教授身后还跟了个年轻学生。
    “杨教授,你好。”乔喻打了声招呼。
    怎么说也是在会议上有过传纸条的友情。
    只是那天他撤回了项目书之后,就直接回去了,还真不知道这位杨教授的项目过审了没有。
    不过照田导的说法,一般能上会议讨论的,过审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我跟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叫包修杰,你们都是年轻人,以后多交流交流。”杨远程满面春风的说道。
    “乔喻,你好。”相对于导师的热情,他身后的年轻人明显要矜持了许多,甚至打招呼的时候感觉有点别扭。
    这其实可以理解。
    主要还是乔喻太年轻了,看到他那张脸很容易就忽视了他的成就。
    “你好。”乔喻倒是不以为意的打了声招呼。
    他记得这位杨教授好像是做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的。暂时他还没打算涉及这个领域。
    “这位是?”杨教授看向乔喻身边的陈卓阳。
    “这是我的师兄,陈卓阳,津州大学的教授。”乔喻介绍道。
    “陈教授,久仰久仰!”杨远程热情的伸出了手。
    陈卓阳有些尴尬,很想解释一下他现在不过是个刚签了3+3合同的讲师而已,离教授职称还有点远。
    不过想到反正他跟这位杨教授也不熟,干脆含糊了过去。
    “杨教授,你好。”
    寒暄过后,杨远程才看向乔喻问道:“乔喻,我刚看日程表,后天有你的邀请报告。不过官网的会议报告上,目前还没公布你的报告题目跟摘要。
    感觉挺奇怪的。一般来说今天应该已经公布出来了才对。我看其他三位教授的报告题目跟摘要都公布了,是因为你要讲的内容比较特殊吗?”
    的确比较特殊……
    乔喻是知道为什么他的报告题目跟内容今天还没公布的。
    因为他的论文摘要涉及到了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但那边最快要明天论文才上官网。
    所以大概要等明天把论文放出来之后,才会把他的主题跟摘要放到官网上去,主打的就是一个数学家们的严谨。
    当然私下里说说肯定是没问题的。
    于是乔喻毫不避讳的答道:“这个啊,其实也不算特殊。我就是把素数间隔上界推到了6而已。”
    “哦……啊?等等,你刚才说的好像是素数之间的有界距离推导到了6?”
    杨远程原本的笑脸突然僵住了,重新确定了一遍。
    就连他身后那个刚刚还挺矜持的学生,都一脸诧异。
    “是啊,杨教授。”乔喻轻松的答道。
    说实话,乔喻没觉得这有好骄傲的。毕竟当年张教授从无到有的证明才是最难的。更别提他也都没能推导到2。
    沉默了半晌后,圆脸教授才开口问道:“那个……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陶轩之教授主导的polymath项目好像是把间隔缩小到了246,然后这项工作就停止了对吧?”
    乔喻点了点头,笑着答道:“是的,不过导师跟我说我的这篇论文张远堂教授跟陶轩之教授都看过了。
    他们都说论文没问题,所以让我在会议上做报告。那个,杨教授,我师兄刚到,挺累了,我要送他去房间,就先走了啊。”
    “哦,哦,好,刚到是要先休息。”
    随后两人目送着乔喻跟陈卓阳一起朝着电梯间走去。半晌后旁边的学生才问了句:“老板,那个乔喻是吹牛逼的吧?”
    杨远程皱眉沉思了许久,才瞪了自家学生,问道:“在我们面前吹这个?他图啥?后天就要上台作报告了!”
    包修杰缩了缩脖子,不敢吭声了。
    毕竟导师反问的的确没错……在他们面前吹牛逼图啥啊?
    难道是真的?
    那这次会议岂不是牛逼大了?竟然还出了个世界级的成果?
    第154章 论文发表
    同一时间,酒店二楼的一间茶室。张元翎跟双旦大学另一位院士沈重行正在接待几位从京城来的数学院院士。
    虽然说这次承办单位是临海交大。但双旦大学毕竟也在临海,所以双旦大学这些教授也算是半个地主。
    而且沈重行本就是科大毕业,两人都是临海数学中心的首席教授,平日里也跟华科院有许多合作,客人们来了自然要接待一番。
    大家寒暄了几句后,张元翎也问出了跟杨远程同样的问题。
    “对了,问个事情。今年燕北大学那个乔喻的报告是怎么回事?是他的会议论文还没报批吗?我还没看到官网出命题跟摘要。”
    其实前段时间他就已经打听过了,不过负责这事的工作人员说是这不是今年会议学术委员会的决定,而是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的。
    这就让挺困惑了。
    不止是以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哪怕是出现了,到了今天已经开始报到的时候,报告内容也应该挂到官网上去了。
    张元翎关注这个问题其实也跟乔喻有些关系。之前乔喻临时提交的项目是他审核的。
    虽然他的本意并不是要直接驳回乔喻这个项目。甚至做好了下午在充分论证之后,通过这个项目的打算。
    但谁能知道乔喻听到他提出了点缺点就直接撤回了。说实话,这操作是张元翎完全没想到的。
    如果是根本没打算通过的话,当时就不应该大张旗鼓的报上来。
    总之整件事情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不过张元翎也没放在心上,毕竟大家都挺忙的。
    能成为数学院院士必然是都做出过贡献的。比如张元翎目前来说最大的成就是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卢斯蒂格关于双边胞腔的基环的猜想。
    这个看上去很像是生物学的命题其实是个纯粹的数学命题。
    比如仿射a型weyl群,是weyl群的一个扩展,增加了平移对称。
    双边胞腔理论是跟基环猜想指数学家乔治·卢斯蒂格提出的理论跟猜想。
    前者是研究 hecke代数及其相关表示的一种工具。它将元素划分为特定的双边等价类,用于揭示了代数的深层结构。
    后者则涉及双边胞腔的组合结构和相应基环的特性。
    这类猜想没有出现在千禧年难题上,也不像黎曼猜想、孪生素数猜想那么知名,非数学专业的人大概也很难弄懂是什么意思。
    最近张元翎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仿射b型 weyl群。
    因为b型weyl群描述的是奇数维正交李代数以及相关代数群的对称性,而且跟a型不同,还包括了反射跟平移的堆成,所以反映出了更复杂的根系结构。
    这样导致b型的胞腔数量和关系比a型复杂得多,排列、结构和基环的定义自然也更为复杂。
    这也导致研究的难度更大,复杂性更高,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想要完整解决基环问题的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元翎率领的团队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最近又恰好有了一些小突破。虽然还没完全解决,但也足够在顶刊上发表一些论文了。
    所以关于乔喻的事情,张元翎也没那个精力去深究。没办法,这类数学前沿问题,需要跟审稿人做一些深层次的沟通。
    尤其是涉及到论文完美无瑕,需要许多工作要做。而且这种团队解决的问题,也有些内部问题需要处理……
    总之挺耗费精力的。
    不过今天正好大家聚到一起了,张元翎正好就问了一句。
    “这个事啊……那个……理事会没通知你吗?”潘悦洞随口问了句。
    好吧,其实他参加了在秋斋的那次会议,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怎么说呢……会议结束后,袁正心来了一句“这个事情大家先不要外传。”所以也没人通知这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