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荒田回过去 - 带着荒田回过去 第43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秋菊看到他的动作,赶忙问了一下。
    “去大伯那里一趟!”
    “你去他那里干嘛?”
    杨小乐没回答,而是推着车就离开了。
    看到他离开了,王秋菊便笑呵呵的和赵大娘说起了话。
    杨小乐这边离开了大院,直奔商场这边而来。
    不就是收音机嘛!
    买一个就是了。
    就说是大伯那边拿的呗,这也是刚刚他说要去大伯那边的原因。
    不过他没票,而是去了国际友人服务部,里面有卖收音机的,而且不要票和外面卖的基本上一样的,而且这里还有进口货。
    这里来过不是一趟了,也稍微询问过。
    其实收音机这玩意,说贵其实真的不贵。
    因为收音机根据灯数,从1灯收音机只要15块钱,到最贵的6灯收音机从120到290块钱都有,难弄的是票。
    这个灯是什么标准他不清楚。
    反正灯数越少价格越便宜,体积也越小。
    最小的和砖头差不多,最大的和微波炉差不多,最贵的6灯还有带唱片功能的。
    国际友人服务部自然不会有1灯这种最便宜的。
    最差都是4灯的。
    47块钱一台。
    看着琳琅满目的柜台,每种只有一台,但是种类和牌子有十几种。
    琢磨了一下,还是没买一台最贵的。
    要了一款体积最小,质量最好的5灯收音机。
    136.
    都没有问怎么用的,直接付钱提着箱子就回去了。
    不就2个旋钮嘛!
    出来以后,将箱子丢空间里。
    这玩意可以用电池,也可以插电。
    不过电池一般可用不起,这家伙一共要4节大电池,一节就要4毛2,除非是应急才舍得用。
    把收音机放进布袋子里,骑着车就回去了。
    回到家里天色已经黄昏了。
    大院里人群也已经散去,众人都在那里做饭。
    “你干嘛去了!你这带的什么啊?”
    刚回来,大哥就好奇的问了一下。
    “哦,我去把大伯家收音机抗回来了。”
    杨小乐随口说了一下,将收音机给拿了出来。
    “什么?”
    听到这声音,大哥惊讶了一下,大姐几个人也同样好奇的围了过来。
    看着杨小乐在那里插电。
    “滋滋滋~”
    “积肥帅旗南北齐举,为肥料而战!充分发扬不断革命的豪迈精神,群策群力大造土化肥……”
    打开开关,调试了一会,里面传来声音。
    声音字正腔圆,很怪,但是很有精神。
    这是在播报新闻内容。
    杨小乐听完,摇了摇头,还在继续呢!
    估计等开春,那什么深翻土,深埋的各种“先进”的种植方法就出来了。
    什么翻地一米,深种一米。
    想到这个他都能吐血,种一米以下,还能发芽?
    长颈鹿呢?
    “哥,哥,以后我们在自己家也能听小喇叭广播了。”
    喜子听到收音机的声音,在那里欢呼着。
    旁边大哥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小乐,你真从大伯家弄的收音机啊?他们家不用了吗?”
    杨小乐看着他,说道:“记住了,这是从大伯家拿来的,听到了没?”
    看着他的表情,大哥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
    想要继续问,杨小乐不耐烦的说道:“行了,别问了,等娘他们回来一起说好了,懒得再一个一个解释。”
    因为此时广播里传来乐器声音。
    一听就是一会要放戏剧了。
    果然,一阵国产特色的乐器响起,收音机里也传来一阵歌唱的声音。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传营号,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第232章 不大,但是形状好看
    杨小乐听到收音机里那个“跄跄deidei”和咿咿呀呀的声音,顿时知道这是哪个戏了。
    定军山
    索爷时不时的哼唧一两句,反正他是除了调调还算熟悉,词是一句也没听懂。
    喜子听着戏曲,虽然也是听不懂,但也是听的认真。
    毕竟这年头这影视歌曲类太少了。
    一边听,一边趴在那里说道:“哥,一会故事爷爷给我们讲西游记呢!学文说是什么女儿国,喝了水男人能生孩子呢!真的假的?”
    杨小乐靠在方椅上,看着几人围在那里。
    听到这话,笑了笑:“有啊!以后我弄点给你喝。”
    西游记在他小时候,电视剧简直是神剧,一年到头几乎就没停过,暑假更是一天几集大放送。
    那时候看了一遍又一遍,情节几乎都能背诵出来了。
    就这样,每次在饭点吃饭的时候,一群人在食堂看着黑白电视机,饭都不吃了。
    同样的,现在广播里的西游记几乎也是大家最爱的小说了,已经播放一两年了。
    王大爷家有收音机早就听过了。
    喜子听到这话以为是真的,在那里嘀咕了一句:“我一个大老爷们生什么孩子,要生你去生。我才不生。”
    说完,趴在了广播边上,安静的听着。
    杨小乐听到这话顿时乐了。
    见四个人将收音机围的水泄不通,赶忙喊道:“哎,你们几个能不能离远点,声音调大一点不就好了吗?非要围在一块。”
    听到这声音,几个人相互看看,这才散开一些。
    “哎呦,面条。”
    大姐看着正屋餐桌上弄到一半的面条,赶忙继续忙活着。
    擀面,煮面。
    留了两份给上课去的老娘以及在饭店干活的老爹,剩下的几个人分着吃了起来。
    手擀面,还是加了鸡蛋的。
    没有菜,桌子上一盘副食品店买的榨菜,就是几个人餐桌上的菜了。
    不过别说有榨菜了,就算没榨菜几个人吃的都是香的很。
    大哥心满意足的吃着面条,想到了什么对着杨小乐问道:“哎,对了,小乐,我想起来一个事情啊!你说咱们生产队秋收以后没种粮食,他们又没有吃的,等春天种粮食,都得九月份才能收了啊!他们吃什么啊?你说要是全国都这样,那明年城里哪来的粮食啊?”
    这话一出,杨小乐愣了一下。
    此时他才反应过来。
    今年冬天下了好几场雪了,也不是缺水的样子啊!
    那缺粮食是哪里缺的?
    此时他这才回过神来。
    是啊!
    去年年底光顾着全民炼东西,大部分都错过了种粮食的时间,除了最南边的那一部分。
    如果这样的话,五月份根本就不可能收上来多少粮食。
    也就是说要到九月。
    而明年开始干旱,然后减产。
    难怪以前看到的报道明明是今年才开始干旱的,却是几年一年都缺粮食,这才是本质啊!
    看着没怎么在意的大哥,杨小乐好奇的问了一下:“你是怎么想起来问这个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