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 大明话事人 第35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稚登还有一点没说,王老盟主只应对林泰来就已经焦头烂额了,还有多少精力再对付他们?
    趁着老盟主正面与林泰来陷入苦战,他们发动偷袭,成功概率实在太大了。
    “说得好!”汪道贯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兄弟两人这么些年来一直在积攒实力,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
    然后汪道贯与王稚登约定道:“下次与王凤洲论道之时,就是我们奋起之日!”
    两人一起干了三大碗酒,算是代替歃血为盟了,此时心怀激荡,仿佛回到了意气飞扬的少年岁月。
    搞定了汪道贯,王稚登瞥见没动静的张凤翼,“你也不能落后于吾辈,到了王凤洲面前时,你也要为我们摇旗呐喊!”
    如今王稚登的心思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张凤翼可是书画圈和戏曲界势力的代表。
    虽然书画和戏曲这两种界别不是文坛的中间位,但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那个,你们打算怎么见到王凤洲?”在旁边看了半天戏的张凤翼问道。
    王稚登:“……”
    好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根本见不到王盟主。
    “实在不行,就掏二十两银子吧。”汪道贯说。
    对他们这种名士而言,掏这个银子很丢人现眼的事情,但如果为了更大的目标,忍一忍也不是不行。
    张凤翼摇摇头,“林泰来短期内不打算再开放收费入场了,说什么要保护性开发,不可竭泽而渔。”
    王稚登又对张凤翼说:“张灵墟!你最近一直跟着林泰来混,应该也明白林泰来反复古派的决心,所以你应该帮助我们!”
    张凤翼叹道:“林泰来此人极有主意,他不会听我的。”
    王稚登提议说:“可以召集所有在扬州的文坛名宿,一起出面向林泰来施压!
    你张凤翼可以帮着引见,并且帮着说几句话,林泰来总要卖你几分面子。”
    反正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自己心思,打出“面见老盟主”的旗号,肯定都愿意与自己站在一起。
    张凤翼推脱不掉,只能答应说:“明日试试看,说实话,林泰来心思诡异难测,我也不清楚他现在想法。”
    然后又问道:“需要今晚所说的话,告诉林泰来么?”
    王稚登答道:“说了也多此一举,但让林泰来知道也无所谓,”
    如果怕被林泰来知道,王稚登就不会请张凤翼过来了,这话就是暗示张凤翼向林泰来通气。
    毕竟林泰来是这两年反复古派最激烈的文坛人物——姑且算是文坛人物吧。
    所以知道了他王稚登的反复古派想法后,林泰来应该会安排他们面见王世贞。
    还是那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动摇复古派三十年的霸业。
    一切议定后,次日王稚登喊上了吴国伦、汪道昆汪道贯兄弟,还有其他几个文坛名宿,一起前往林宅。
    之所以没有喊张佳胤,是想留有余地,万一和林泰来谈崩了,还能请张佳胤出面缓和。
    当林大官人听到这个阵容来访时,心里吓了一跳。
    按他的理解,这个阵容应该去刷老盟主啊,怎么跑过来刷自己了?
    王稚登对林泰来说:“我们这些友人多日未见王凤洲,心里甚为挂念,准备上平山堂看望王凤洲。”
    林大官人为难的说:“现在正闹兵变,弇州公正被乱兵劫持,诸公贸然上前,只怕安危难料。”
    王稚登又说:“听说林千户素来与扬州卫官军交好,想必应该可以保证安全。”
    林大官人劝道:“如果实在没有非见不可的理由,就没有必要在这个情况下相见了。”
    王稚登说:“道之所行,不得不往。我们与王凤洲约定坐而论道,共议文坛道统。
    这是事关天下文坛的大事,我等也是为此齐聚扬州,怎能一直虚度时日?”
    林泰来长叹道:“诸公高义,小子佩服,愿意列席旁听,以求进益!”
    你们想和王老盟主论道也可以,带必须带上他林泰来一起玩。
    文坛未来的发展方向,怎么能缺了他林泰来的指导。
    王稚登转头对汪道昆、吴国伦两个巨头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汪道昆说了一个“可”字,吴国伦犹豫了半天,也同意了。
    现在王世贞被捏在对方手里,吴国伦也不得不低头,总不能放着王世贞死活不管。
    见别人都同意了,林大官人便道:“明日我与诸公一起上平山堂!”
    不知道在几百官军的围观下,你们这些文坛大佬还敢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
    从对话里,王稚登能感觉到,林泰来与自己已经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现在可以说,身陷乱兵之中的王老盟主是最虚弱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打败的时候。
    天时地利人和齐备,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有了。
    过渡一下啊
    (本章完)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是不是觉得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王老盟主看着外面巡逻的军士,正在恍惚出神的时候,突然林泰来急匆匆的走进了院落。
    “弇州公!你那些老伙计一定要来见你!你见不见?”林大官人站在堂外叫道。
    王老盟主想也不想的答道:“不见!”
    自己现在这样子,有什么好见的?让别人来看自己是如何被蹂躏的?
    林泰来又说:“但是他们一起向我施压,我也顶不住,只能帮他们上平山堂。”
    老盟主怒道:“那伱还问我作甚?”
    林大官人说:“我只是想说,是他们一定要见你,并不是我安排他们来的。
    总而言之,他们见到你以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请您老人家心里要明白。”
    称霸文坛三十年,王老盟主斗争经验何等丰富。听到林大官人的话,瞬间就隐隐约约感到了不对劲。
    自己现在正是最狼狈的时候,老伙计们偏偏这时候一定要来看自己,是何居心?
    或者说别人想来看自己没问题,但不惜通过林泰来也要来看自己,就很有问题了!
    不一定所有人都怀有恶意,但不排除人群中有一两个坏分子吧?
    没关系,这么多年遇到过不计其数的挑战者,不都被自己用各种手段摆平了吗?除了极个别野蛮人。
    林大官人对着院门挥了挥手,然后就看到十多个人鱼贯而入,都是仅在王老盟主之下的文坛重量级人物,还有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
    众人坐在平山堂里寒暄着,王老盟主应付了几句问候,目光逐一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锁定了汪道昆。
    在老盟主心里认为,如果人群中有坏分子的话,汪道昆兄弟的嫌疑一定是最大的。
    打着复古派旗号反复古派,说的就是汪道昆。
    王老盟主作为文坛霸主不喜欢被动防守反击,直接试探道:“听说汪太函以诗三百为宗尚,集古今之诗,分别隶属风雅颂,编成了一本《诗纪》?”
    汪道昆答道:“确有此书。”
    王老盟主又道:“我又听说,《诗纪》中居然有宋元两代之诗?”
    汪道昆也坦然的回答:“确有。”
    王老盟主冷哼一声,斥道:“宋人似苍老而实疏鹵,元人似秀俊而实浅俗,无有可取!”
    汪道昆却直接反驳说:“取诗之典要,当以《诗》三百风、雅、颂三体的标准予以权衡。
    不必看时段性区隔,宋、元二代诗歌亦应纳入遴选之列。”
    几个回合下来,王老盟主就明白了,至少汪家兄弟来者不善。
    众所周知,复古派的口号就是“诗必盛唐”,这是从老一代盟主、前七子之一李梦阳传承的道统,视宋元诗歌为垃圾,完全摒弃忽略。
    王老盟主淡淡的说:“若干年前,李于鳞编纂过诗歌总集《古今诗删》,选录古逸、汉至唐代及国朝各体诗歌,中间尽略宋、元两代之作。
    当时你汪道昆也说,惟道古为洋洋,以及改虑而求唐体,为何今日又反复?”
    汪道昆答道:“从少壮到老年,经过沉淀,心境自然又有所悟,岂能食古不化?
    你说的学古师法原则,只是满足老先辈李梦阳等人特定诗歌审美而已,偏狭的限制了诗歌师法范围。
    早在嘉靖朝时,这种师法原则就被后生英秀稍稍厌弃,很多人更喜欢初唐之体。
    时至今日,也该有所变化了。”
    王老盟主逼问道:“如此非议李梦阳,看来你汪太函是想要另立门户了?”
    汪道昆避无可避,正面回应说:“诗歌之道,不能只有师古,还要师心,李梦阳之持论……”
    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领袖,复古派开创者和源头人物,当下谈论诗歌理论就绕不开李梦阳。
    这时候,最生气的人不是王老盟主,而是王稚登。
    他觉得自己又被看不起了,你王世贞只知道找汪道昆,却没看他王稚登一眼。
    从二十年前起,就一直这样看不起自己!
    所以王稚登站了出来,强行插入了对话说:“王凤洲你身为吴人,对本乡文坛前辈及当代阐奇发藻之士概不在意,却独独对关西李梦阳咨嗟击节、命为绝倡!
    我以为李梦阳功崇而业浅,其诗调高而意直、才大而情疏、体正而律庸、力有余而巧不足也!
    如今天下士子相率为浮游滥之词,靡靡同风,岂不可悲!”
    如果说刚才王世贞和汪道昆还是就事论事,争的是理论路线,那王稚登就直接对人攻击了。
    在旁边围观的林大官人终于也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天下最高端的文斗吗?
    再加几个脏字,就是当众互相骂街了,那自己可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这大明的文坛,果然没了他林泰来就不行啊。
    所以林大官人站了出来,高大雄壮的身影仿佛把众人都笼罩在内。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