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 大明话事人 第75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一起道:“顾君说的极是,居然无人敢弹劾某人,这是言路的悲哀。”
    顾宪成沉声道:“越是在这样时候,越是需要有人不畏强暴,带头站起来。”
    他宁愿好死,也不愿意赖活,他要当这个带头站出来的人,搅动自己这宛如一潭死水的官场生活状态。
    今日召集同乡,就是为了请同乡们为他的壮举扩大声势,制造舆情力度。
    眼看着酝酿的差不多,气氛逐渐到位,顾宪成正要再次开口,表明自己心迹。
    却见就在这一刻,突然有人站了起来,大踏步走到堂中,高声道:“我钱一本愿作这个不畏强暴、带头站出来的人!”
    顾宪成愣了愣,连忙诚恳厚道的说:“带头弹劾林泰来这样危险的事情,还是由我这个无官无职的人来出面!
    而钱君身为掌道御史,还是保留有用之身,不可轻易折损了!”
    钱一本激动的说:“顾君此言差矣!难道身居要职,就不敢反林了?
    难道我钱一本就是一个爱惜权位,置正道于不顾的人?”
    顾宪成苦苦劝道:“绝无看低钱君之意,但弹劾林泰来乃是非常讲究技术的事情,生怕钱君把握不住。”
    钱一本诧异的问道:“需要什么技术?”
    顾宪成解释说:“对林泰来这样的人,如果弹章力度不够、角度不精、内容不实,不能做到半真半假似是而非,只怕无法引起关注的,更无法引爆舆情。”
    钱一本想了想,又问道:“那顾君打算如何弹劾?”
    顾宪成答道:“我要弹劾林泰来拥兵自重、骄横跋扈、擅作威福,在东国形同土王!”
    众人听了没有太大感觉,这些年弹劾林泰来骄横跋扈的奏疏,只怕也有三尺高了。
    就算这次加上了“拥兵自重、东国土王”这些修饰词,也没跳出“骄横跋扈”的老套路。
    钱一本便道:“如果由我来弹劾,就弹劾林泰来向朝鲜国索要女乐侍奉,朝鲜国使节不从,林泰来便连杀两个使节,迟迟不肯出兵!
    而后林泰来又向朝鲜国陪臣收取了六百三十匹布、五十三根人参的贿赂,方才罢了女色之请,然后出兵过江。”
    顾宪成:“……”
    卧槽!老钱你编得也太细节了,认识十几年了还不知道你有这般功力!
    一时间满座皆惊!你钱一本竟敢这样弹劾林泰来,还说得很像那么回事,真不怕死的吗?
    在皇帝那边大概没有风险,但林泰来回朝后,肯定要弄死你啊!
    钱一本无所畏惧的说:“你们就说够不够劲爆吧?是不是似是而非半真半假吧?能不能引人注目吧?”
    有人疑惑的问:“为什么是六百三十匹布,五十三根人参?直接向林泰来贿赂银子不行么?”
    钱一本答道:“说起来还挺令人惊奇的,朝鲜国民间并不认银子,所以这叫细节真实。
    诸君别觉得少,颠沛流离到辽东的那几个朝鲜陪臣能凑出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众人:“……”
    看着成为了话题中心的老乡钱一本,发起聚会的顾宪成心情莫名低落。
    果然最大的前进阻碍,往往来自内部自己人。
    ------------
    第六百九十一章 维持会和忠义救国军
    钱一本与同道们交流了半天,忽然看见顾宪成的脸色似乎不太好看,不由得心头一惊,自己是不是把顾君的风头都抢走了?
    他连忙甩开其他人,又凑到顾宪成身前,低眉顺眼的说:“顾君!这次攻讦林泰来,还是由我出面带头吧。”
    旁边其他人也齐声道:“是啊是啊,还是钱君准备更为充分些。”
    就连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和亲密战友高攀龙,也在劝顾宪成这次就别争了。
    顾宪成想骂街,但碍于人设和形象,只能憋在心里。
    抱着不甘心的情绪,顾宪成不由自主的拿出了前辈高人姿态,指点说:
    “我只是觉得钱君所罗列的内容里面,涉及到具体数字还是模糊化一点更好。以免被人抓住,反过来作为弹劾失实的把柄。
    比如编造出六百三十匹布和五十三根人参这样的数字,太容易被核实虚假了。”
    钱一本理直气壮的答道:“可这不是编造的啊,而是真实发生的数字。
    林泰来过江前确确实实收到了这么些贿赂,是朝鲜国接伴使李德馨在九月二十八日午后送到九连城经略幕府的。”
    众人:“……”
    老钱你现在的路子有点野啊,说的跟亲眼看见了一样,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钱一本连忙解释:“经略幕府里有个叫崔五魁的,专门负责朝鲜国事务。
    他是京师本地人,我在京师所纳的如夫人,就是他堂妹。
    有这份亲缘关系,他会给我透露很多林泰来的私密事情。”
    众人恍然大悟,便一起道:“维持言路公论,就靠钱君了。”
    还有相熟的同乡语气沉重的说:“钱君保重!”
    这是默认了在林泰来回朝后,钱一本会被反攻倒算,不知到时会发配贵州还是海南。
    钱一本慷慨激昂的说:“诸君不必为我戚戚,我已经定做了棺材,就放在家中前院,随时候用!”
    众人:“……”
    顾宪成眼看着大势已去,心中无可奈何。这次的机会。让钱一本装上了!
    及到次日,清流党人的优秀代表钱一本上了一本奏疏,主要内容就是弹劾辽东朝鲜经略大臣林泰来五大罪状。
    “其一,假冒朝廷授权,与倭寇平壤主将小西行长妄谈和议,实属欺瞒朝廷。
    其二,在平壤大肆纵火焚城,破坏友邦陪都。
    其三,公然向朝鲜国君臣勒索女色,实属骇人听闻,有损上国之体面。
    其四,以过江讨倭为由头,大肆收取朝鲜国官员贿赂,共计布六百三十匹人参五十三根,以私人好恶左右军国大事。
    其五,唆使朝鲜酷吏屠戮朝鲜国平民,言称‘宁可枉杀三百’等有伤天和之语。”
    看到钱一本的奏疏后,朝臣们在敬佩钱一本的胆大之余,终于感到朝廷里的气氛恢复正常了。
    作为一名领重兵在外的大帅,林泰来怎能不被弹劾?朝廷里怎么能没有攻讦他言论?
    过了几天,经略大臣林泰来和提督东征军务总兵官李如松的战报分别发回朝廷。
    其中林经略的战报平平无奇,中规中矩,乏善可陈,属于看了第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的那种。
    但李如松的战报却立刻上了朝廷今日热搜榜,如果真有这个榜单的话。
    在战报里,除了常规性的战役过程和结果之外,李如松对林经略还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不顾大局,以身犯险先登,丝毫不考虑后果。
    第二是好大喜功,以经略之尊与将官争破城之功,有失大臣体面。
    在钱一本的弹章后,又看到李如松的战报,朝廷上上下下终于彻底舒服了。
    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大明还是大明,没有产生什么异变。
    没什么可担心的,朝廷接着奏乐接着舞。
    万历皇帝以密札询问首辅赵志皋,应当如何批答钱一本的弹章和李如松的战报。
    赵首辅回复说:“林泰来在外行为不端,虽然立下大功,不便撤职查办,但仍应训斥告诫,令其改正。”
    而后万历皇帝将弹劾攻讦林泰来的奏疏全部留中不发,没有给予任何反应,这个信号就算是一种纵容不管的意思了。
    能立功又一身毛病的人才,用起来才更放心。
    平壤大捷在国内引发的波动,大体上也就是这样。
    毕竟无论别人对林泰来观感如何,也不得不承认,身上有无数光环的林泰来攻克一个区区平壤,不值得更多大惊小怪了。
    毕竟这可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九元真仙,西北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实践者,北虏无冕女王的征服者,从苏州打到京师从无败绩的常胜者。
    不过国内最烦恼的人其实不在朝廷,而是在辽东边陲的宽甸堡。
    辽东镇分守宽甸副总兵佟养正,就快被平壤大捷的消息逼疯了。
    这个佟养正是地地道道的明臣明将,和历史上更出名的女直后金的佟养正没有一文钱关系。
    那个后金佟养正本名佟养真,后来为了避讳才改成了佟养正,和万历二十年的宽甸堡副总兵佟养正并非是一个人。
    先前朝鲜国君臣小朝廷被迫渡江避难后,林经略害怕他们在九连城碍事,毕竟九连城是大军过江和粮草运输的必经之地,所以就让朝鲜君臣移居到北边的宽甸堡。
    于是分守宽甸堡副总兵佟养正就成了看管啊不,为朝鲜国君臣服务的主官。
    本来这工作还算轻松,好吃好喝供着,彼此相安无事。但是自从平壤大捷的消息传到后,朝鲜国君臣就开始躁动了。
    要知道朝鲜国有三京,平壤就是西京,当初朝鲜国君臣逃亡时,一度想暂时留在平壤。
    只不过倭兵推进很快,兵锋直指平壤,朝鲜国君臣才不得不放弃平壤,继续逃窜。
    天兵大军过江后十日,平壤城光复,朝鲜国君臣就动了迁回平壤的念头。
    正所谓“梁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更别说本就不算太大的宽甸堡容纳了这么多“君臣”,居住体验并不舒适。
    而佟养正得到的命令是,不许朝鲜国君臣离开宽甸堡。
    朝鲜国小朝廷的左议政尹斗寿奉命与佟养正交涉,询问道:“为何不使我国大王播迁平壤?”
    佟养正挠了挠头,有点违心的解释说:“林经略有书信说,目前战局还不稳,倭寇仍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贵国君臣不宜迁往平壤。”
    尹斗寿又说:“即便暂时不宜前往平壤,但义州已经成为后方,总可以迁到义州观望。”
    佟养正答道:“林经略还有书信说,义州已经成为大军粮草、物资的转运基地,于大军而言堪称生死攸关,不宜让贵国君臣重回义州。”
    尹斗寿怒道:“这是什么道理?义州乃是我国土地,我君臣怎么就不宜回义州?
    再说我君臣回义州,与大军粮草物资之转运,又有何干系?”
    佟养正忍不住又挠了挠头,“按照约定,粮草物资进入贵国后,由贵国组织人力进行转运,我大明可以借给牲口。
    怕的是贵国君臣到了义州后,上下其手想方设法的贪污克扣粮草物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