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10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亩产五百斤,往后一二十年,保准要被嘲笑干活不积极,没把庄稼伺候好,可现在这时候,却足够称得上种田能手。
    稻种还在不断技术改进,以增加抗逆性抗病虫害,化肥使用虽然铺开,但主力还是农家肥,再受天气影响,一亩地能收三百斤算合格,达到平均线,五百斤算优秀,七百斤大队高低得给你发个奖状。
    上罗坡的田属于荒坡改造,几十年的水磨工夫才勉强算得上熟田,罗老爹能种出五百亩产量,腰杆梆硬,走到哪都能抬头挺胸,跟人家报成绩。
    罗学云略微沉思道:“把粮食征购书给我,咱家的我一起交了,剩下粮食您也别折腾,搬来搬去麻烦,都留我家,我照高过议价给您现钱,以后要打米吃饭,不用另算,尽管来搬就是。”
    罗老爹差点跳起来:“你吃(富)有啦!两千多斤稻,都留家里,过得什么日子,人家粮管所肯让你全交钱?”
    “这不用您操心,我去解决就是。”罗学云笑道,“以后咱家顿顿白米饭,再加上喂鸡喂狗,我怕两千斤都不够。”
    罗老爹被惊得目瞪口呆,顿顿白米饭管够,谁敢这么大口气!
    啊,是我家老二。
    “你要能办,我也懒得费事,去瞧那些人的嘴脸,上好的粮食晒得干透,他还要挑三拣四。”罗老爹踌躇道,“只是老大咋办,你带他一份吗?”
    罗学云翻翻白眼。
    “他都是有儿子的大成人,还替他操心?”
    “就是当爷爷,在我面前还是小孩,不能漏他一个。”
    “这样好了,他家不是在围子里打谷,稻暂时放在学昌家么,去交粮肯定全坡一起去,拖拉机汽车都用上,叫他赶上趟,别装傻等大伙都去了,却在那里抱怨。”
    交粮这件事,算是自古以来,上风车过滑梯各种手段也不新鲜,罗学云自然不会找麻烦,备好烟,一包一包地递,罗家两个小队,都没受到任何麻烦。
    工作人员清一色的笑脸。
    而罗学云全现金的缴纳方式,更是惊动所长出马,亲自会面。
    “怪不得,怪不得,原来是咱们田集的骄傲,黄岗万元户。”
    田明营出场自带音响,把亲和慈祥挂在脸上,让旁人大吃一惊,这还是那个铁面所长么。
    罗学云伸手不打笑脸人,主动回以微笑。
    在田明营的指导下,罗学云家全现金无实物的交粮,轻松通过,根本没有老爹他们担心的任何问题。
    罗学云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明确规定,可以全用钱代替粮食,但却知道一个重点,在统购统销情况下,钱比粮贵。
    市价和牌价说是天差地别都不为过,读过一条鞭法的人,不会不懂罗学云交钱是好是坏。
    粮食交完,大伙依旧没法省心,大队还要收村提留乡统筹,这一笔费用往往能和公粮相提并论,着实让人喘不过气。
    村里人不懂得税与费的差别,也不能搞清朝廷和地方的不同,只知道四到六成的收获,都被收走了。
    分田的喜悦一下子被冲淡许多。
    这种情况下,曹国宏玩了一把骚操作,先是各种营造声势,点名农业费必须得交一分都不能少,村人一打听四里八乡,都是如此,不得不想尽办法。
    等村人陷在卖粮所赚不多,冬小麦等要很快下种,还得想办法交钱的困境中,心急如焚时,宣布用村里自有资金,抵一部分费用。
    起起落落间,众人欲说无言。
    “老曹算是煞费苦心。”
    队部,黄自立悠然长叹。
    会计李全兴算盘拨个不停:“没办法中的办法,头一年,大伙都以为要过好日子,谁知道现在这种情况,队里就算硬收,当真能收齐吗?”
    黄自立道:“希望大伙能明白老曹的苦心,不要对罗学云有瞧不起、对着干的心思,转头跟他搞好关系,混到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
    毕竟,大伙赚钱的方法太单一,除了粮食,严重缺少别的收入。”
    “钱比粮贵喽,谁都没法子的事。”李全兴道,“俺家老三就报名跟学云种菜,人家真是手把手帮忙,倒像是切实延续互帮互助。”
    “学云确实了不起,要不是他承包南山,交了那么多钱。老曹想大方也大方不起来,往后咱们村变成啥样,估计得看他的本事,老曹最多敲敲边鼓。”黄自立叹道。
    风起风停,虽快捷迅速,但余波不是轻易能消除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到罗学云家登门造访的黄岗村人变多,大部分都是毫不掩饰,直入主题,问种菜还需要地吗,需要人吗。
    他们切实明白钱的重要性,可能比粮食还重要,毕竟后者似乎只能填饱肚子。
    罗学云被众人的热情有些惊到,不明白他们是受了刺激,一时兴起,还是真有长久的计划,便让他们预报名,记录数量,等明春土地空下来,再谈。
    也是想借此机会,让他们冷静冷静。
    更有心思灵活的,不单是想合伙种菜,还询问起有没有活计,就像当初的伐木栽苗一样,干活给现钱。
    这同样让罗学云坐蜡,毕竟偏远山村,除了土地,还能有什么大营生?
    罗学云就算根据自己的需求,办个什么打米厂、饲料加工厂,乃至重办榨油坊,也是无用。
    一来杯水车薪,顾不上大部分人,二来没有电力,纯人工就是落后,搞了就等于亏。
    他只能好心劝慰,表示会想办法,等田块一干,准备堆肥种秋粮时,焦急迫切的风潮退温,大伙又被繁重的农活牵扯,没心思胡思乱想。
    “可以养兔子啊。”
    幺妹旁听多场见面会,兴奋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听卖兔子的大叔说,外面养兔子的很多,兔毛非常贵,二哥你又收兔肥,将来还能卖兔肉,挺划算的。”
    第149章 养兔
    听幺妹这样说,罗学云便回去老屋,仔仔细细察看她搞的养兔产业。
    如果说大姐勤劳踏实,二姐胆大活泼,幺妹就属于细心机灵,不声不气的那种。
    她心里有想法,只会默默地做,不会像幺弟一样,八字还没一撇,就已经宣传得人尽皆知。
    幺妹做的兔笼成排,竹木混合制作,竹节和毛刺都被磨平,看得出很用心。
    笼中长毛兔眼神灵动,见人进来,小窜数步,非常机敏。
    “厉害啊,布局合理,饲养得当,兔子的状态都很棒。”罗学云不吝惜夸赞,“幺妹花了心思。”
    幺妹忸怩道:“养兔子蛮有意思的,我喜欢照料它们。”
    罗学云摸摸她的头,笑道:“兔子很容易生病,幺妹这批兔子情况如何?”
    幺妹闻言,顿时来了精神。
    “兔子容易生病,原因主要是生活环境不好和食物喂养不注意,但只要做好清洁卫生,注意三餐,就跟人一样,能健康成长。”
    她取下挂在门边的本子,道:“卖兔子的谢叔人很好,教了我很多养兔经验,我总结下来就是三观察五不喂九注意……”
    罗学云翻看本子,小巧秀气的铅笔字将养兔注意事项,罗列地整整齐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注明。
    譬如,幺妹讲的三观察,就是观察兔子的精神、食欲、粪便,判断它情况如何,做相应的调整,以免生病。
    “一百只兔,只死了两只,幺妹,你比二哥都厉害。”
    罗学云夸完,问道:“割草喂养,清理兔舍,活还不少哩,能忙得过来吗?”
    “娘大姐二姐都会帮我,五姐六姐也常常过来,有时候都不需要我干啥活,她们就抢着弄完了。”幺妹开心道。
    幺妹说的五姐六姐,指的是老叔家的三女儿罗桃,小女儿罗橘,按照同一个爷爷排列的堂姊妹。
    这也是农村的一大特色,亲戚之间往往住得很近,同一个爹的兄弟,同一个爷的兄弟,你奶是我姥(外婆)的兄弟,叔姑堂表,舅姨外甥,各种称呼,喊远不亲近,喊错闹笑话,不是从小长辈耳提命面,一次次教育下来,真搞不懂。
    三四十年以后,逐渐不再细分方言普通话,不再区分堂表,全部都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一套公式代入,对千禧年以前出生的人,是种遗憾,对千禧年以后出生的小孩,却是一种解放。
    本来七大姑八大姨都不怎么亲近了,再在称呼上,如何卖力体现出热情和关系,也不过是掩耳盗铃。
    就像现代人看见马匹都少,你再要他精准地区分,驹骄骊骐驳骓骃,都是些什么马,看他不骂你的马。
    话题扯远,罗学云问道:“她俩是不是也打算养兔?”
    “二哥真聪明,一猜就中。”
    幺妹高兴道:“大哥(罗学杨)原本搭了牛棚想养牛,但是种菜开拖拉机都挺忙,伟伟普生更离不开人,等大姐(罗柳)出嫁后,养牛怕是照顾不过来。
    她们知道养兔子赚钱,就想先用牛棚养一年试试,现在跟我一起学养兔,我还答应她俩,明年兔子过儿,给她们送些兔崽,能省点买兔钱。”
    罗学云笑道:“这么大方,就不担心养兔的人多了,兔毛卖不出去?”
    “养兔的人多,我们不就能结伴一起去卖兔毛?还能跟收兔毛的讲价,不给好价格,就不卖他!”
    幺妹嘻嘻笑道:“我这还是跟二哥学的,小白菜种的多,价格你想提就提。”
    罗学云苦笑不得:“谁跟你说我想提价就提价,也要看市场反应的,再者说,我能涨价是因为我种的小白菜好,别人比不上,而不是我种的多。”
    幺妹缩缩脖子。
    “那我就好好养兔子,保证我的兔毛是最好的。”
    罗学云向她竖起大拇指。
    到县城,他专门查询长毛兔养殖的事情,许文、赵庆同、辛贵甚至纪万嵘居然都知道相关消息。
    在他们七嘴八舌的讲述下,结合各种报纸新闻,罗学云搞明白内里情况。
    兔毛制品因为保暖性好,毛质柔软,光泽艳丽,在国际市场一路走红,价格从每斤七十元、到八十元,一路高歌猛进,杀向百元大关。
    从沿海城市的养兔热因此蔓延到中部地区,在宣传传言各种刺激下,养兔致富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化作实际行动,走进千家万户。
    可能是罗学云见惯这种情况,单看只言片语,就能察觉风险。
    养兔热潮,众人跟风,产出变多,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兔毛变少,价格上涨,养殖户再度变多,两三个来回后,单纯养兔卖毛的产业就被玩死。
    但是罗学云思考之后,觉得可以入场。
    第一,现在还是风口,市场尚未被完全满足,层层上涨的价格就是佐证。
    只要入场,就能赚到,将来亏是将来的事。
    第二,就算三五年后,羊毛价格一路动荡,导致很多养殖户惨败,亏的也不是老早就进场的前辈,而是盲目跟风者。
    最重要的是,罗学云有资金有渠道,还懂得观察市场,收集消息,这样的条件还怕输,干脆老实种地。
    罗学云想着想着,便下定决心要做。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他有这个本事,何必扭扭捏捏,你赚钱我也赚钱,双赢的事,难道不美?
    他稍稍放出风声,想要承接养兔业务的乡亲们便纷至沓来,热情高涨想要报名。
    场面之火爆,让罗学云一时间不明就里,啥时候自己有这种威望,一呼百应?
    曹国宏老怀大慰,既欣喜学云懂事,舍得提携乡亲,又高兴别的村民,终于明白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认识到罗学云的重要性,肯放下成见,热情合伙。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